close

帶養小孩是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,因為小孩的生長發育每個階段都有顯著的差別,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,要帶好小孩之苜要工作就是先了解各年齡層的小孩應 有的發展,如此一來,才能在適當的時機發現小孩異常,給予及時矯治。

  以下先就一歲至一歲半寶寶的生長與發育來介紹:一歲大的寶寶的生長與發育來介紹:一歲大的寶寶平均體重是十公斤,約為出生體重是十公斤,約為出 生體重的三倍,若不及八至八.五公斤,表示體重過輕;平均身高約七十五公分左右,若男生七十五分、女生七十公分以下即屬身材短小;而正常的頭圍,男生四至 五至五十一公分,女生四十三.五到四十七分分,頭圍太大或太小都屬不正常,應讓兒科醫師仔細評估

<h3> </h3>

評估嬰幼兒的生長與發育狀況,我們常從四個方面來看,包括
1. 粗動作發育
2. 精細動作及適應能力
3. 語言能力
4. 身體處理及社會性
一般我們分成一歲、一歲三個月、一歲半這三個時期來考量:

一歲的寶寶

  一隻手扶著可走幾步路、可不需幫忙而站立,懂得用拇指和食指拿葡萄乾、有意義地叫爸爸或媽媽,開始使用除了爸媽以外 的幾個單字、會做一些手勢、會和大人玩且不只以哭的方式表達需要。

 


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

  可獨自行走、爬著上樓梯、用蠟筆畫直線,將小東西放進瓶內、疊兩塊積木、開始懂得大人簡單的命令、會說出熟悉玩具的 名稱,如:球等、會模仿

 


一歲半的寶寶

  已可以簡單但略微生硬地跑步、能倒退走、一隻手扶著會上樓梯、自動亂畫、可重疊三塊積木、將瓶子內的小東西倒出來、 看圖能說出一種東西的名稱,且能正確指出身體的一部分名稱、可以自己餵食、用湯匙吃東西時少溢出、尿濕時會抱怨,也會噘嘴親親父母。

 

  對於上述隨年齡成長而要有的發育,若超過年齡而仍未表現出應有的行為或語言能力,父母親 即應尋求醫師的協助來探討原因,譬如說:一個寶寶已經一歲半仍不會自己走路,根據醫學的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是腦性麻痺兒。

 

1~2歲寶寶粗動作發展遊戲

文∕兒童教育專家 丁慧瑜

1~2歲的階段的寶寶,已開始能夠自行走路,雙臂也變得更有力,玩球、爬樓梯、跑步等都是他平時喜愛的遊戲,面對孩子逐漸的成長,爸爸、媽媽務必把 握時間,多提供他們練習的機會,才能使孩子順利打好基礎,以迎接新的挑戰。


在成長軌道上,「1歲」不僅是極為重要的年齡標竿,更是寶寶擁有自主行動能力的象徵。尤其是在1至2歲的階段,小寶貝從蹣跚學步、盡情奔 跑,甚至嘗試跳躍,每一項進步,都令為人父母者歡欣不已。

1~2歲寶寶身體各項發展

剛滿1歲時,小人兒開始雙腳探索之旅。爬行時,寶寶的屁股會高高抬起,並以膝蓋離地、手腳並用的方式移動身體,除了速度加快之外,方向的轉換與控制 亦靈活許多。此時大部分的小朋友已能由旁人牽著手前進,或是試著自行走路。當寶貝邁步時,腳跟會微微踮起,雙臂也會自然平舉、向外伸展,以維持身體的平 衡。

1歲3個月左右,寶寶逐漸掌握了走路的竅門,越走越好,不但腳跟著地、步伐穩定,兩臂亦能放下,隨著肢體韻律自然擺動,彷彿跳舞一般。

他們對「樓梯」也產生莫大的興趣,特別是實心的梯階。起初,寶寶會在大人扶助下走一、兩階,以體會爬高的樂趣。等到熟悉後,會試著自己努力一層一層 往上爬,再小心翼翼的以腳朝下慢慢爬下來,旁觀者看來驚險萬分,寶貝卻愈爬愈有信心。

到了1歲半,寶寶的手臂變得更有力了,所以特別愛玩球類的遊戲,不管是近距離傳球、蹲著滾球、坐著接球,或站著將球丟入框框裡,都令他興奮莫名。

這個年紀的孩子站著時,已可對準小椅子好好坐下、穩穩站起,不致歪斜跌倒。而大人的高椅子亦成為最佳探險道具,寶貝會努力爬上去,轉身坐定,把腳放 好,有如勇敢的登山家,無畏無懼的邁向峰頂。

除此之外,孩子對於走路及轉彎的技巧更加純熟,並進一步發展出快走和跑步的能力。然而小人兒雖然衝勁十足,卻還不太會「煞車」 ,因此經常跌倒,可是只要稍加安撫,他們又能鼓起勇氣,滿臉笑容的向前飛奔,讓陪伴的大人提心吊膽,格外緊張。

1歲9個月時,有些寶寶能在大人協助下,從高椅子上踩著椅邊的橫桿爬下來,這代表孩子已能以視覺判斷高度、距離,為攀爬空心樓梯作好準備。

由於腿部肌力增強、平衡感提升,小朋友姿勢的變化日益敏捷。走路時,假如發現地上有東西,或有玩具從手上掉落,他們會蹲下來撿起物品,順手把玩,或 再站起來繼續往前。扶著家具或牆壁時,寶寶還能抬起一隻腳,模仿大人以單腳站立,也可以用單腳踢開大而輕的球,毫不猶豫。

滿2歲後,溜滑梯成為孩子的最愛。他能扶著實心梯面的扶手,雙腳交替、一步一階的走上去,接著在坡頂坐穩,再咻的一聲滑下來。如果是空心梯或繩網, 寶寶也會手腳配合,安全的爬到頂端。

至於走直線、倒退、定向快跑,或原地雙腳跳,皆難不倒他們;孩子甚至還會嘗試從不太高的地方跳下(大約一台階的高度),感受跳躍的刺激。

而上下半身的協調,使得寶寶得以輕鬆做出簡單的動作,如:拍手、踏步、前走、後退、搖擺、彎腰、轉圈、扭動,並試著搭配旋律與指令,一舉手一投足, 皆充滿童稚的純真,宛如小小舞蹈家,著實惹人憐愛。

促進粗動作發展遊戲

1到2歲是寶寶進行身體實驗的敏感期,活潑好動的表現,常令大人招架不住。爸爸、媽媽在辛苦之餘,務必把握時間,多提供他們練習的機會,才能使寶寶 順利打好基礎,以迎接新的挑戰。

(一)摘花兒
目的:增強直立平衡感、身體協調、姿勢轉換
年齡:1歲~1歲半
時間:10分鐘
器材:粗繩、手帕或絲巾 數條、較重的家具
場地:平坦安全的地方
步驟:
1.大人先將粗繩兩端分別綁在較重的家具上,如:餐桌(不用摺疊桌)、門把(門關 上)。繩子的高度約比寶貝高10公分。四周不得有障礙物,以免發生碰撞意外。
2.接著把手帕或絲巾鬆鬆的綁在粗繩上,中間稍有間隔,看起來好像一 朵一朵美麗的花。
3.大人示範如何摘花,然後由小寶寶嘗試。每當小人兒摘下一朵,大人就要大聲讚美,以滿足孩子的成就感。
4.當花全部被 摘完後,可以將小花重新綁回,反覆進行。遊戲過程中,孩子有時會因為累了而坐下休息,大人應尊重寶貝的意願。
5.遊戲結束時,務必立刻將器材收 好。

(二)安全步道
目的:增強直立平衡、足眼協調、腿部肌力、跨越能力
年齡:1歲半~2歲
時間:10分鐘
器材:枕頭、 椅墊
場地:鋪有軟墊的地板
步驟:
1.大人先將椅墊和枕頭隨意散放在地上,中間要留有較大的空間,讓親子能從容通過。也可以邀請小 寶貝一起幫忙佈置場地。
2.接著由大人示範如何跨越步道障礙,安全通過:可以踩在椅墊和枕頭上,也可以跨越,或是在障礙間的地板上繞走,不同方式 能帶來不一樣的樂趣。
3.然後由大人協助孩子嘗試。
4.由於每一位小朋友發展狀況和個人特質不太相同,因此寶寶的反應也會各有差異,無法 預料,因此最好讓寶寶自行決定通過的方法,大人只扮演陪伴與鼓勵的角色。
5.遊戲結束時,務必立刻將器材收好。

(三)走跑停
目的:增強肌肉關節控制力、反應靈活度、姿勢轉換
年齡:1歲半~2歲
時間:10分鐘
器材:鈴鼓
場 地:鋪有軟墊的地板(最好在較大的空間)
步驟:
1.大人先檢查場地是否安全,如有其他家具或障礙物,應先搬移,以免寶寶受傷。
2. 親子約定不同動作的鼓聲,如:慢慢的敲鼓代表慢慢走,快快的敲鼓代表快快跑,用力敲一下鼓代表停下來。
3.接著由大人一邊敲鼓、一邊示範,並邀請 小朋友一起加入。大人的動作要誇張些,像慢慢走時,可假裝是又壯又重的大象或大巨人,停下來時,又變成不能動的木頭人,再配上清楚明確的指令和特別的聲 調,一定能夠吸引孩子融入其中。
4.建議剛開始時以兩種鼓聲和動作為主,等到熟悉了,就可以增加變化。

 

(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phil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